为什么社交很重要:益处与实例

为什么社交很重要:益处与实例
Matthew Goodman

作为一个物种,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寻求并享受社会交往。 为了生存,我们的祖先经常需要进行社会交往、结成联盟并相互合作。 因此,我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渴望,那就是建立联系,让自己感觉有 "归属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社交对人体有益的科学依据,包括社交对健康的益处。

为什么社交很重要

对大多数人来说,社会交往对总体幸福感至关重要。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发现,与世隔绝在情感上是一种痛苦。 缺乏社会交往还会增加您出现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的风险。

加强社交的好处

社交可以保持或提高您的总体幸福感、健康、快乐和工作满意度。

社交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研究表明,社交和与他人建立关系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其中包括

1. 提高免疫力

例如,研究表明,社交网络较小的人对疫苗的反应较弱。

这可能是因为孤独和缺乏社会联系可能会导致压力,[] 而压力会降低我们免疫系统的效率。

2. 减少炎症

慢性炎症可导致多种严重疾病,包括糖尿病、慢性肾病和癌症。

3. 改善心血管健康

根据一项荟萃分析,社会隔离和孤独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然而,社交互动的质量会影响您的心血管健康。 例如,一项对参与者的血压进行 24 小时跟踪的研究发现,社交互动较愉快的人平均血压较低。

4.减少疼痛和更好地控制疼痛

在积极的社交互动过程中,大脑会释放出名为内啡肽的 "感觉良好 "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会让人心情愉悦,降低对疼痛的敏感度。

社会支持也会直接影响我们对疼痛的感受以及应对疼痛的方式。 例如,纤维肌痛患者(一种导致慢性疼痛的疾病)在实验室条件下,如果有伴侣陪伴,他们对疼痛的敏感度就会降低。 如果社会支持水平较高,慢性疼痛患者的抑郁程度就会降低,疼痛强度也会降低。

5 提高认知能力

社交可以帮助您在年老时保持头脑清醒。 对自己的社交网络感到满意并定期参加社交活动的老年人比那些不爱社交的老年人更有可能拥有更好的认知能力。

这可能是因为当你社交时,大脑会练习几种技能,包括记忆检索和语言。

在中年时期培养这些技能可能会延缓或预防晚年痴呆症的发生,因为这可以提高您的 "认知储备",[] 也就是大脑补偿损伤或衰退的能力。[] 认知储备较好的人如果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等会影响思考或记忆能力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症状可能会较少。

值得注意的是,敌意和攻击性会损害而不是帮助认知功能--人际关系的质量很重要。 研究发现,频繁的负面互动会增加老年人患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

6. 降低患痴呆症的风险

研究表明,社会网络较弱、社会支持较少的人更容易患上痴呆症。

例如,一项针对老年妇女的研究发现,与社会接触较少的妇女相比,那些拥有亲密友谊和牢固家庭纽带的妇女患痴呆症的可能性较低。 其他研究表明,对于男性和女性而言,社会融合可以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7.社交网络可以鼓励健康的生活习惯

如果关系密切的人和同龄人以积极的行为为榜样,他们往往会养成更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锻炼身体的习惯。

例如,如果你想变得更健美,参加集体锻炼可能比独自锻炼更有益。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鼓励能够激励你。

8.社会关系可以延年益寿

因为社交可以改善身体健康,所以拥有强大社交网络的人往往更长寿,这并不奇怪。 研究表明,社交可以降低过早死亡的风险,[] 而缺乏社交关系对死亡率的影响比缺乏锻炼和肥胖更大。

社交对心理健康的益处

1.社交能让你更快乐

也许社交最明显的积极影响之一就是能让人心情愉悦。 研究表明,与他人交谈通常会让我们感到快乐。

不过,您喜欢哪种类型的谈话可能取决于您的性格。 与外向型人相比,内向型人在进行深入交谈时会感觉与他人的联系更紧密。

2. 积极社交可减少孤独感

孤独是一种主观感觉,认为自己没有归属感、不合群,或者没有如愿以偿地与社会接触。 需要注意的是,孤独并不等同于独处。 周围有很多人,但仍有可能感到孤独。 社交可以帮助你与他人建立联系,从而减少孤独感。

孤独感与抑郁症、焦虑症和恐慌症的高发有关,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孤独感与老年人血压升高和睡眠质量下降有关。

3.社会接触可促进良好的心理健康

社会交往与心理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多与人交往可以降低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而缺乏社会交往则会加重心理健康问题。

例如,社会隔离和抑郁症之间存在双向关系:社会关系少会增加抑郁症患者的患病几率,而抑郁症患者往往社交活动较少,这可能会加重他们的症状。

研究表明,亲密的友谊与更好的自尊有关。

自卑是抑郁症的一个风险因素,[][]因此,友谊可能是一个保护因素。 如何改善您的社交健康也值得学习。

社交的实际好处

1. 社交有助于你获得支持

社交是建立友谊的第一步,而友谊是在需要时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

社会支持有多种形式:[]

See_also: 如何结交男性朋友(作为男人)
  • 工具性(实际)支持、 例如,帮您搬家或送您去机场。
  • 情感支持、 例如,倾听丧亲之痛并给予安慰。
  • 信息支持、 例如,根据自己饲养小狗的经验提供训狗建议。
  • 评估,( 对你个人品质或表现的积极反馈),例如,祝贺你的考试成绩。

社会支持可以起到缓冲压力的作用。 研究表明,接受社会支持可以降低体内皮质醇(一种与压力有关的激素)的含量。

皮质醇水平过高会使人面临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包括抑郁、肌肉紧张、睡眠问题、体重增加以及记忆力和注意力不集中。

因为社会支持可以保护您免受压力,它可以帮助您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例如,研究表明,如果经历离婚的人感到有其他人的支持,他们往往能更好地应对婚姻结束带来的失落感。

社会支持也可以降低职业倦怠的风险。 在一项研究中,从同事那里获得信息和工具支持的社会工作者不太可能出现职业倦怠或承受与工作相关的压力。

最后,社会支持可能会影响癌症患者的预后。 被诊断患有乳腺癌的妇女如果有密切的社会关系,其生存率会更高。

2.社会关系可以改善你的工作生活

工作中的社交活动可以帮助你与同事建立更好的关系,[] 进而使你的工作更加愉快。 工作中有挚友的人工作效率更高,对工作更满意,总体幸福感也更高。

3.社交可以让你更加开明

与不同背景的人交往可以让你更加宽容,减少偏见。

当你认识新朋友时,尽量保持开放的心态。 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更快地与我们认为 "像我们一样 "的人交朋友,[] 但我们可以努力超越第一印象,去了解一个人的个性。

如何提高社交能力

一般来说,以下步骤可以帮助您结交朋友,扩大社交圈:

  • 寻找与你志趣相投的人,例如,参加围绕共同爱好的聚会。
  • 主动与人闲聊,寻找共同点,邀请大家一起出去玩。
  • 通过相处和敞开心扉,慢慢加深对新朋友的了解。
  • 如果无法面对面交流,可以通过电话或社交媒体保持联系。
  • 将社交技巧和社交生活视为一项持续性的工作。 对大多数人来说,练习得越多,在别人面前就越有自信。 如果你非常焦虑,就从小事做起。 为自己设定一些社交目标会有所帮助。 例如,试着对几个陌生人微笑,或在工作时对别人说 "嗨"。

记住,与某人成为密友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在建立联系的同时,你仍然可以从与他们的社交中获益。

我们有几本深入浅出的指南,可以帮助你培养社交技能,结交新朋友:

  • 如何交朋友(从 "你好 "到一起玩耍)
  • 没有朋友时如何交朋友
  • 如何提高社交能力--完整指南

如果您没有太多机会当面交朋友,您可以在网上交朋友。 请查看我们的网上交友指南,了解更多深入建议。

See_also: 如何更容易达成一致(针对喜欢意见分歧的人)

不过,研究表明,与通过互联网或电话进行的远程社交相比,面对面的社交会引发更多的积极情绪,[]因此,如果可能的话,尝试与人面对面交流。

知道何时该离开一段关系

虽然社交通常对人体有益,但消极的社交互动和不健康的人际关系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例如,友谊中经常出现的冲突会给人带来巨大压力。

当你对某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你可能会发现他并不是一个适合你的好朋友。 例如,他可能很消极或具有被动攻击性。 知道何时远离不健康的关系很重要。 我们的 "有毒朋友指南 "解释了如何识别红色信号。

常见问题

如何激励朋友改善社交生活?

你可以邀请朋友外出,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交活动。 如果他们有社交焦虑症,你也可以鼓励他们寻求帮助。 但是,你不能强迫别人改变,如果你试图这样做,可能会让人觉得你在控制别人。

人类需要多少社交互动?

根据一项包括 38 个国家的研究,人们平均每周有 6 个小时的社会接触时间,并且普遍对他们的社会关系感到满意。 但是,个人喜好各不相同;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渴望独处。

独来独往可以吗?

有些人天生就比其他人更善于社交,[] 但为了达到最佳状态,我们大多数人都需要定期进行社交互动。 很少社交互动的生活方式很可能会损害您的身心健康。

参考资料

  1. Lieberman, M. D. (2015). 社交:为什么我们的大脑天生就喜欢联系 牛津大学出版社。
  2. 自然-人类行为》(2018 年)。 自然 人类行为 , 2 (7), 427-428.
  3. Baumeister, R. F., & Leary, M. R. (1995). The need to belong: Desire for interpersonal attachments as a fundamental human motivation. 心理公报 , 117 (3), 497-529.
  4. Zhang, M., Zhang, Y., & Kong, Y. (2019).社会疼痛与身体疼痛之间的相互作用。 脑科学进步 , 5 (4), 265-273.
  5. Milek,A.、Butler,E.A.、Tackman,A.M.、Kaplan,D.M.、Raison,C.L.、Sbarra,D.A.、Vazire,S.、& Mehl,M.R. (2018).《"窃听幸福 "重温:生活满意度与观察到的日常对话数量和质量之间关联的汇总多样本复现》。 心理科学 , 29 (9), 1451-1462.
  6. Sun, J., Harris, K., & Vazire, S. (2019).幸福感与社交互动的数量和质量有关吗?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 119 (6).
  7. 美国心理学协会(2006 年),《压力会削弱免疫系统》,Apa.Org.
  8. Pressman, S. D., Cohen, S., Miller, G. E., Barkin, A., Rabin, B. S., & Treanor, J. J. (2005)。大学新生的孤独感、社交网络规模和对流感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 健康心理学 , 24 (3), 297-306.
  9. Campagne, D. M. (2019)。 压力与社会隔离感(孤独感)。 老年学和老年医学档案 , 82 , 192-199.
  10. Segerstrom, S. C., & Miller, G. E. (2004)。《心理压力与人体免疫系统:30 年探索的元分析研究》。 心理公报 , 130 (4), 601-630.
  11. Vila, J. (2021)《社会支持与长寿:基于元分析的证据和心理生物学机制》。 心理学前沿 , 12 .
  12. Cornelius, T., Birk, J. L., Edmondson, D., & Schwartz, J. E. (2018)。情感反应性和社会互动质量对职业成人日常社会互动心血管反应的联合影响。 心身医学研究杂志 , 108 , 70-77.
  13. Valtorta, N. K.、Kanaan, M.、Gilbody, S.、Ronzi, S., & Hanratty, B. (2016)。 孤独和社会隔离是冠心病和中风的风险因素:纵向观察研究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 心脏 , 102 (13), 1009-1016.
  14. 牛津大学(2016 年)。朋友 "比吗啡更好"。
  15. Montoya, P.、Larbig, W.、Braun, C.、Preissl, H. & Birbaumer, N. (2004)。 社会支持和情感环境对纤维肌痛患者疼痛处理和脑磁反应的影响。 关节炎 & 风湿病 , 50 (12), 4035-4044.
  16. López-Martínez,A. E.,Esteve-Zarazaga,R. & Ramírez-Maestre,C. (2008).感知到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措施是解释慢性疼痛患者疼痛适应的独立变量。 疼痛杂志 , 9 (4), 373-379.
  17. Miceli, S., Maniscalco, L., & Matranga, D. (2018)。社交网络和社交活动在同时和未来时间内促进认知功能:来自 SHARE 调查的证据。 欧洲老龄化期刊 , 16 (2), 145-154.
  18. Sandoiu, A. (2019)。 60多岁时参加社交活动可将痴呆症风险降低12%。 今日医学新闻 .
  19. Sommerlad, A.、Sabia, S.、Singh-Manoux, A.、Lewis, G.、& Livingston, G.(2019 年)。 社会接触与痴呆症和认知的关系:怀特霍尔 II 队列研究 28 年随访。 PLOS 医学 , 16 (8), e1002862.
  20. 什么是认知储备? 哈佛健康 .
  21. Wilson, R. S., Boyle, P. A., James, B. D., Leurgans, S. E., Buchman, A. S., & Bennett, D. A. (2015)。负面社会互动与老年轻度认知障碍风险。 神经心理学 , 29 (4), 561-570.
  22. Penninkilampi, R.、Casey, A.-N.、Singh, M. F., & Brodaty, H.(2018). 社交参与、孤独感与痴呆症风险之间的关联:系统回顾与元分析》(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Engagement, Loneliness, and Risk of Dement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阿尔茨海默病杂志 , 66 (4), 1619-1633.
  23. Miller, K. (2008). 社交纽带可能有助于降低痴呆症风险。 网络医学博士 .
  24. Fratiglioni, L., Paillard-Borg, S., & Winblad, B. (2004)。晚年积极和融入社会的生活方式可预防痴呆症。 柳叶刀神经学 , 3 (6), 343-353.
  25. Harmon, K. (2010).社会纽带使存活率提高 50%。 科学美国人 .
  26. Yorks, D. M., Frothingham, C. A., & Schuenke, M. D. (2017).团体健身课程对医学生压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美国骨科协会期刊 , 117 (11), e17.
  27. Holt-Lunstad, J., Smith, T. B., & Layton, J. B. (2010)。《社会关系与死亡风险:元分析综述》。 PLoS Medicine , 7 (7), e1000316.
  28. French, K. A., Dumani, S., Allen, T. D., & Shockley, K. M. (2018).工作-家庭冲突与社会支持的荟萃分析。 心理公报 , 144 (3), 284-314.
  29. Stoffel, M., Abbruzzese, E., Rahn, S., Bossmann, U., Moessner, M., & Ditzen, B. (2021)。心理生物学压力调节与日常生活中社会交往的价值和数量之间的差异:区分个体内部和个体之间的差异来源。 神经传递杂志 , 128 (9), 1381-1395.
  30. 梅奥诊所(2019年):长期压力会危及您的健康。
  31. Kołodziej-Zaleska, A., & Przybyła-Basista, H. (2016)。离婚后个人的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的作用。 当前的人格心理学问题 , 4 (4), 206-216.
  32. Himle, D. P., Jayaratne, S., & Thyness, P. (1991)。四种社会支持类型对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缓冲作用。 社会工作研究 & 摘要 , 27 (1), 22-27.
  33. Samson, K. (2011)。更强大的社会支持可改善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肿瘤时报 , 33 (19), 36-38.
  34. Beutel,M. E.、Klein,E. M.、Brähler,E.、Reiner,I.、Jünger,C.、Michal,M.、Wiltink,J.、Wild,P. S.、Münzel,T.、Lackner,K. J.、& Tibubos,A. N. (2017)。 普通人群中的孤独感:流行率、决定因素以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BMC 精神病学 , 17 (1).
  35. Cacioppo, J. T., Hawkley, L. C., Crawford, L. E., Ernst, J. M., Burleson, M. H., Kowalewski, R. B., Malarkey, W. B., Van Cauter, E., & Berntson, G. G. (2002)。 孤独与健康:潜在机制。 心身医学 , 64 (3), 407-417.
  36. Jose,P. E., & Lim,B. T. L. (2014).社会联系预示着青少年孤独感和抑郁症状的降低。 抑郁症开放期刊 , 03 (04), 154-163.
  37. Santini, Z. I.、Jose, P. E.、York Cornwell, E.、Koyanagi, A.、Nielsen, L.、Hinrichsen, C.、Meilstrup, C.、Madsen, K. R.、& Koushede, V. (2020)。美国老年人(NSHAP)中的社会脱节、感知到的孤独以及抑郁和焦虑症状:纵向中介分析。 柳叶刀公共卫生 , 5 (1), e62-e70.
  38. Elmer, T., & Stadtfeld, C. (2020)。 抑郁症状与面对面互动网络中的社会隔离有关。 科学报告 , 10 (1).
  39. King, A., Russell, T., & Veith, A. (2017)。友谊与心理健康功能。 In M. Hojjat & A. Moyer (Eds.)、 友谊心理学 (牛津大学出版社。
  40. Fiorilli, C., Grimaldi Capitello, T., Barni, D., Buonomo, I., & Gentile, S. (2019)。青少年抑郁症的预测:自尊和人际压力的相互关联作用。 心理学前沿 , 10 .
  41. Mann, M. (2004).促进心理健康的广谱方法中的自尊。 健康教育研究 , 19 (4), 357-372.
  42. Riggio, R. E. (2020)。 工作场所的社交技能》,B. J. Carducci, C. S. Nave, J. S. Mio, & R. E. Riggio (Eds.)、 威利人格与个体差异百科全书:临床、应用和跨文化研究 John Wiley & Sons Ltd. (pp. 527-531).
  43. Morrison, R. L. & Cooper-Thomas, H. D. (2017)。 同事间的友谊。 In M. Hojjat & A. Moyer (Eds.)、 友谊心理学 (牛津大学出版社。
  44. Lemmer, G., & Wagner, U. (2015)。 我们真的能在实验室外减少种族偏见吗? 对直接和间接接触干预措施的荟萃分析。 欧洲社会心理学杂志 , 45 (2), 152-168.
  45. McPherson, M., Smith-Lovin, L., & Cook, J. M. (2001). Birds of a feather: Homophily in social networks. 社会学年度评论 , 27 (1), 415-444.
  46. Villanueva, J.、Meyer, A. H.、Miché, M.、Wersebe, H.、Mikoteit, T.、Hoyer, J.、Imboden, C.、Bader, K.、Hatzinger, M.、Lieb, R.、& Gloster, A. T. (2019)。重度抑郁障碍、社交恐惧症和对照组中的社交互动:情感的重要性。 行为科学技术期刊 , 5 (2), 139-148.
  47. OECD. (2018).社会联系。 经合组织图书馆 .
  48. Burger, J. M. (1995).孤独偏好的个体差异。 人格研究杂志 , 29 (1), 85-108.
  49. Holt-Lunstad, J.、Smith, T. B.、Baker, M.、Harris, T., & Stephenson, D. (2015)。 孤独和社会隔离是导致死亡的风险因素。 心理科学的视角 , 10 (2), 227-237.



Matthew Goodman
Matthew Goodman
Jeremy Cruz is a communication enthusiast and language expert dedicated to helping individuals develop their conversational skills and boost their confidence to effectively communicate with anyone. With a background in linguistics and a passion for different cultures, Jeremy combines his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to provide practical tips, strategies, and resources through his widely-recognized blog. With a friendly and relatable tone, Jeremy's articles aim to empower readers to overcome social anxieties, build connections, and leave lasting impressions through impactful conversations. Whether it's navigating professional settings, social gatherings, or everyday interactions, Jeremy believes that everyone has the potential to unlock their communication prowess. Through his engaging writing style and actionable advice, Jeremy guides his readers towards becoming confident and articulate communicators, fostering meaningful relationships in both thei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lives.